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2015/6/1 美國紡織業全球化 在經濟地球村的現今,各區域紛以「團結力量大」的模式,成立自由貿易區。美國紡織業長期以來的「反自由貿易」想法,也不得不「識時務者為俊傑」。(工商時報??

■美國紡織大廠美利肯公司(Milliken & Co.)過去總是帶頭反對自由貿易,但隨著商業全球化的發展,以及新任執行長上任,轉而積極支持自由貿易。

過去以來,美國紡織大廠美利肯公司(Milliken & Co.)向來是反對自由貿易的帶頭者,不僅曾資助反對派行動人士、議員,企圖藉此影響國會立法,甚至積極組成反自由貿易之左、右派組織。然而,隨著近年來歐巴馬政府積極進行歐、亞自由貿易協商,現在美利肯公司卻一反過去立場,轉向支持自由貿易協定。

這樣的徹底轉變,是於2010年美利肯公司前任總裁兼執行長米利堅

(Roger Milliken)過世後,由現年47歲的沙利(Joseph Salley)接棒後所開啟。

前進亞洲 開創新局

對此,沙利堅定地表示,過去的已經過去了。目前美利肯正致力於上海建造地毯製造中心與紡織研究中心。最近美國參議院甫通過「貿易促進授權法案(TPA)」提交,將於該院進行正式討論,該法案授權歐巴馬政府以「快速通關」方式,加快推動涵蓋12個國家的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

但此議題先前於民主黨內部形成激烈交鋒,多數勞工、環保及消費者團體皆反對快速通關,認為此作法將對美國民眾薪資、法規造成傷害。

不過紡織業並不在反對者之列,該產業的主要遊說團體全國紡織團體協會(NCTO)正密切與白宮合作,試圖為歐巴馬政府多爭取些選票。

美利肯公司與整體紡織業的大力支持,反映出產業趨勢的變遷。過去以來,美國仍對全球經濟具有絕對主宰力之際,前任總裁米利堅一手打造美利肯公司成為紡織巨擘。

正如同同時期的其他領導者,例如克萊斯勒(Chrysler)前總裁艾科卡(Lee Iacocca)與電子數據系統公司(EDS)創辦人佩羅(Ros s Perot)等,米利堅認為美國的強盛仰賴製造業的發展,因而必須竭力實行貿易保護,避免日本、中國等新興勢力的侵蝕。 然而,隨著商業行為轉趨全球化,包括服裝、汽車、半導體及輪胎等曾經力倡實行貿易保護的產業,立場早已逐漸改變。

關稅高低 影響競爭力

美國時裝業協會(USFIA)更表示,去年調查中,約一半的品牌、零售商於6至20個國家進行生產,因此該協會期盼能降低關稅。

而代表美國輪胎產業的橡膠製品工業公會(Rubber Manufacturer s Association)則指出,其總共8間會員企業中,僅2間將總部留在美國。1990年代時,時任英特爾執行長葛洛夫(Andrew Grove)曾預測,未來美國恐成為「日本科技殖民地」,而建議半導體產業須加重關稅。但有趣的是,如今英特爾也成為推動全球科技協議,以消除高科技產品關稅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