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ECFA對兩岸紡織業影響幾何

ECFA對兩岸紡織業影響幾何 

 

  海協會和海基會日前簽署了《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定》(以下簡稱ECFA),開啟了兩岸經貿交流的新紀元。該協議一旦實施將會對兩岸紡織服裝產業產生怎樣的影響?兩岸業界在協定簽訂前後紛紛做出了各自的判斷。

◎臺灣業界:支持ECFA,對紡織業利大於弊

  對於ECFA的簽署,臺灣紡織業界可以說期盼已久。早在去年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重接臺灣紡拓會董事長一職時就曾大聲呼籲:臺灣紡織業面臨最艱難的時期,業界需要新的創意、設計與技術,臺灣當局要有相關的政策支持,特別是ECFA一定要儘快簽署。他表示,臺灣紡織業業績下滑,整個產業發展的關鍵就在中國。臺灣紡織業整體產量的三分之一銷往中國,但中國擁有勞動力成本優勢,臺灣勞動力成本很高,台商想在臺灣擴大生產非常困難。因此,臺灣紡織產業除了要保持技術、創意優勢之外,還要跟中國保持良好的關係。

  臺灣紡拓會秘書長黃偉基也向外界表示,海峽兩岸簽署ECFA對臺灣紡織業利大於弊,臺灣紡織業21個工會都支持簽署ECFA。他指出,ECFA簽署並且從2011年1月1日開始對紡織品逐漸實施零關稅,假設臺灣2300萬人都買中國紡織品,中國紡織品出口到臺灣總值也只有15億~16億美元。然而中國實施零關稅後,臺灣紡織品上游企業包括化纖、面料等都將享受零關稅待遇,估計臺灣出口到中國的紡織品較去年會有數倍增長。他進一步分析說,若兩岸不簽ECFA,而韓國優先與中國實施免關稅,將會嚴重影響臺灣紡織業的發展。

  對於ECFA簽署後,中國紡織品湧入臺灣可能加劇臺灣紡織業競爭的擔憂,有臺灣針織女王之稱的新時代時裝設計師潘怡良表示,臺灣紡織業不怕競爭。她強調,臺灣與中國相互開放市場,對消費者來說,有更多選擇,市場更多元化、更開放是進步。另一位臺灣知名設計師林國基更指出,臺灣對外開放幾十年,對手不管是來自國際上的還是中國的,只要企業自身有實力,業界就不怕競爭。

  翔菱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20多年歷史的臺灣紡織企業,主要生產針織印花、平紋、羅紋等時裝面料,主銷歐洲,目前已在深圳建立分銷點,公司高級業務代表馮振羽向記者表示,ECFA簽署後,紡織品實行零關稅有利於公司拓展中國市場,他們對自己設計的產品很有信心。

◎中國業界:臺灣紡織品“進門”影響有限

  ECFA早期收穫計畫中的產品將以2年分3期的方式降稅,最後將全部為零關稅。兩岸相互降稅的早收產品清單涉及紡織中上游棉紗、棉布、人造纖維紗線等產品,這些產品一旦實行零關稅,進口價格也會有較大幅度的下降,無疑對中國市場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對此,中國一些紡織服裝企業經營者表現得十分理智。

  天津天紡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總裁助理兼技術中心主任陳寶建前不久剛去山東參加了中韓棉紡織會議,會議期間他跟臺灣棉紡織行業的同行進行了交流。據他瞭解,現在臺灣棉紡織行業縮水比較厲害,紗錠銳減,產能下降,主要生產一些功能性纖維紗線。另外,據他瞭解,最近世界貿易組織在一份關於臺灣貿易體制的報告中也稱,受勞動力成本上升的影響,臺灣一度強大的紡織和服裝業不斷萎縮。因此他認為即便ECFA實施後,中國對臺灣相關棉紡織產品實行零關稅也不會對中國現有的市場格局產生大的影響。至於是否會乘著ECFA的東風進軍臺灣市場,陳寶建顯得比較謹慎,他表示目前公司產品全部內銷,對於臺灣這樣一個相對狹小而陌生的市場他們還沒有深入研究,並且還要對ECFA實施的實際效果繼續觀察。

  持有類似觀點的中國紡織企業不在少數,南通雙弘紡織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王加余也認為早收清單對中國紡織企業影響有限。一方面,臺灣紡織產業規模不大,產能有限,無法跟中國相提並論;另一方面,臺灣原材料、勞動力等各種成本較高,沒有特別的優勢,並且很多企業已經把工廠轉移到中國。即使有部分產品進來,對中國的紡織業來說也並不是件壞事,恰恰相反,外部壓力會促使中國紡織業淘汰落後,不斷升級進步。與此同時,中國紡織企業還可以學習對方的長處,臺灣紡織企業在全球資源整合、新產品研發、開拓市場、接單方面確實有許多可借鑒之處。

  對於臺灣紡織產業的優勢以及ECFA實施對兩岸紡織服裝產業的影響,邯鄲聖綿紡織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允有著自己的思考。劉允告訴記者,較之中國,臺灣紡織企業在染色、整理等面料後加工領域做得更好,產品品質比較穩定而且設計理念更加貼近歐美,產品更時尚,而中國很多企業設計的產品單純地把時尚理解為花哨,顯得比較膚淺。另外,臺灣企業對於品牌的運作管理較之中國也有優勢,例如,目前中國很多紡織企業用的是奧地利蘭精公司生產的莫代爾產品,能夠與蘭精抗衡並且叫得響的品牌大概只有台化公司生產的莫代爾了,由此可以看出臺灣紡織企業在技術研發和品牌運營方面的實力。這些實力雄厚的品牌進入中國,或多或少會衝擊中國企業的思維。說到此,就不得不提福建一帶紡織服裝業的發展與臺灣產品的湧入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如今家喻戶曉的福建石獅,其紡織企業的成長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得益於臺灣企業及其產品的進駐與帶動。

資訊來源:紡織服裝週刊